10月28日,在2020年
中药材产业推进大会上,记者获悉,截至今年9月底,贵州省
中药材种植面积665.75万亩、产量90.99万吨、产值107.9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8.23%、52.3%、47.04%。“9+3”县(区)
中药材累计已带动贫困户4784户、贫困人口16137人增收。
一组组数据的背后,印证着
中药材产业从业者坚持不懈的努力。
中药材产值迈入百亿俱乐部,贵州如何进行产业发展思考的?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级干部、省农村产业革命
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班长向青云,在推进大会上这样阐释。
着力强化产业结构调整
坚持“专业化、标准化、集约化、产地道地化”发展路径,省级迅速做优做强
天麻(供|求|铺|资|价|科|手机订阅)、
石斛(供|求|铺|资|价|科|手机订阅)、
太子参(供|求|铺|资|价|科|手机订阅)、
黄精(供|求|铺|资|价|科|手机订阅)等8个重点优势单品,各地因地制宜同步推动
淫羊藿(供|求|铺|资|价|科|手机订阅)、
党参(供|求|铺|资|价|科|手机订阅)等地方特色品种。
目前,
天麻(供|求|铺|资|价|科|手机订阅)种植面积21.08万亩,大方、德江、雷山核心产区全国闻名;
石斛(供|求|铺|资|价|科|手机订阅)种植面积16.93万亩,近野生石斛面积、产量、产值位居全国第一;
太子参(供|求|铺|资|价|科|手机订阅)种植面积31.09万亩,总产量占全国需求量的40%以上,初具全国定价权;
白及(供|求|铺|资|价|科|手机订阅)种植面积10.75万亩,种子种苗繁育、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全国领先;
薏苡仁(供|求|铺|资|价|科|手机订阅)种植面积58.67万亩,兴仁市成为全国薏苡仁核心集散区,产加销一体化基本形成;
淫羊藿(供|求|铺|资|价|科|手机订阅)有效成分含量达药典标准4倍,威宁
党参(供|求|铺|资|价|科|手机订阅)获国家地理标志认定,全省
中药材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。
着力强化技术服务
围绕“种得好、管得好、收得好”做好技术服务,印发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
中药材春季生产指导意见》《
中药材生产技术要点》《
中药材防汛工作指导意见》等文件,新冠疫情期间创新开展线上“冬季充电”“12316”三农服务热线,利用电话、微信帮助种植户掌握
中药材种植技术。聚焦“9+3”县(区)及20个种植大县,成立省、市、县、乡四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服务组,提供保姆式服务,确保每一位参与产业发展的贫困户都能接受培训。目前累计已开展技术指导服务125次、线上线下累计培训农民、技术人员3007人(次),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份。